课件编号6581392

《游褒禅山记》课件33张PPT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7201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游褒禅山记,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3、理解作者关于实现人生追求和治学的有关观点。 4、把握文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手法。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解 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记”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1、庐冢( ) 2、今言“华( )”如“华( ) 实”之“华( )”者 3、盖音谬( )也 4、有穴窈( )然 5、则或咎( )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 )之 7、何可胜( )道也哉 8、王回深父( ) 正读音 zhǒnɡ miù yǎo jiù xiànɡ shēnɡ fǔ huā huá huá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筑舍定居 死 因为(这个)缘故 命名 因为 倒 碑文 ……者……也,判断句 文字 辨认 大概 错误 是 山南水北 说 通文意 翻译文章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 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第一自然段小结 介绍褒禅山概况 行文顺序: 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空旷 名作状从旁边 多 深远幽暗的样子 深度 那些 形作动,走到尽头 而,连词 代游洞者 懈怠 将 完 一起 见到的景象 通文意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 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大概 所到的(地方) 不及 代游踪 那些到的人 更 正当 还 用来 照明 已经 有人 埋怨 自己 他 尽 十分之一 左右的洞壁 通文意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