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摩擦力,这一课以“让小球动起来”为引入,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摩擦力,然后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知道摩擦力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自然地就转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3.能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 2.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会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2.能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的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难点:体会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乒乓球、纸风车、自行车。 活动2:不同光滑程度的平面。 拓展活动:摩擦的利与弊课件,摩擦力产生的课件。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发现力可以使物体动起来,老师现在有一个正在运动的乒乓球(出示乒乓球,并在桌面上滚动),你有什么办法使它停下来? 学生汇报方法。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教师:大家翻开书P40,观察这几幅图,你能用几种方法让运动的小球、风车、自行车停下来? 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下面小组讨论讨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物体停下来,并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下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东西,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东西。) 内容 方案 实验 用的力 让运动的小球动起来 1.2. 3. 1.2. 3. 1.2. 3. 让转动的风车停下来 1.2. 3. 1.2. 3. 1.2. 3. 让前进中的自行车停下来 1.2. 3. 1.2. 3. 1.2. 3. 汇报交流:汇报自己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归纳:这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阻力。力可以使物体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其中在乒乓球上加上橡皮泥、用毛巾挡住乒乓球这种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活动2:感受摩擦力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摩擦力,你能够找到它们吗?谁来举个例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下面,利用手头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学生设计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把结果记录到记录本上。 学生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 ★拓展活动:摩擦的利与弊 教师:阅读书本P42,大家说说这些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有利还是有弊? 学生回答。(有用的摩擦力我们应该加大,有弊的摩擦力我们要尽量减少) 教师:那么,通过感受摩擦力的活动,大家想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并回答。 活动: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让同学设计实验。 提示: (1)你打算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研究一个因素时,别的条件应不应该同时改变,为什么? (3)实验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汇报并整理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因素来研究,并做好记录。 3.汇报整理: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有关: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应用: 问题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