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05055

四年级科学上册15昼夜与生物行为教案 冀教版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20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科学,上册,昼夜,生物,行为
  • cover
昼夜与生物行为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制定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 2.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愿意对植物或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 3.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等。 教学重点、难点: 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用2课时,其中引入部分和活动1用一课时,活动2和拓展活动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 实施过程: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花钟图和多媒体课件,看有什么发现。 2.指导学生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1到12时不同时间内分别开放,钟面外的花在12到24时之间开放。认识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 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了花钟以后有什么想法?进而引出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 一、完成没有画完的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 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实施过程: 1.以四人为一组。用30分钟时间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是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的,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 二、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 活动目标: 1.能够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 2.能够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 3.在研究时能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 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 5.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 实施过程: 1.这项活动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下课后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 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中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就要给予表扬。 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等方法进行。 4.鼓励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新的发现等。 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 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实施过程: 在组织活动时对学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多做鼓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此拓展活动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昼夜变化会对生物带来影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拓展知识 猫的瞳孔变化 猫的眼睛的瞳孔在一昼夜中随光线强弱的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白天中午时刻,光照强烈,瞳孔缩小,呈上下竖直的一条线;夜晚光线充分放大呈圆形,其他时刻呈不同程度的椭圆形。 生物节律 生命现象中的节律变化,叫做生物节律。在生命过程中,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