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11024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14 快速发展——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文化(课件+讲义)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37984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2020版,讲义,课件,文化,经济建设
    专题14 快速发展———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文化 主干知识框架 核心要旨归纳  线索(一):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线索(二):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  线索(三):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  线索(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兴,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热考主题突破 主题一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①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①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年)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 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 ①实质:“左”倾错误发展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②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1.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借鉴与创新 借鉴 创新 社会经 济制度 建立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 工业化 建设 开展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来保证工业发展 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 经济 结构 与体 制  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弊端,注意解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作用 (1)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创伤,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2)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