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36598

人音版初音九上 5.2.1丑末寅初(片段) 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90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初音,5.2.1,丑末,寅初,片段
  • cover
丑末寅初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人音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学习曲艺的内容,《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的传统唱段,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京韵大鼓的表演实践中,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拓展性学习,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京韵大鼓的相关知识,加入了大量京韵大鼓入门的基本知识,希望学生对京韵大鼓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京津地区比较流行的曲艺艺术--京韵大鼓,九年级学生或多或少都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课前对学生做了关于京韵大鼓知识了解多少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京韵大鼓这种曲艺艺术往往敬而远之,大部分学生知之甚少,主观上也不想主动学习。所以新课讲授之前就让学生谈一谈对京韵大鼓知识都有哪些了解。课堂教学中侧重点的选择也很重要,但京韵大鼓这种说唱性的艺术,在欣赏和演唱上有一定难度。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和认知程度,本课选取了京韵大鼓传统唱段《丑末寅初》。从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和基本鼓点的演奏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并体验京韵大鼓。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京韵大鼓的兴趣,转变学生对京韵大鼓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京韵大鼓艺术的水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京韵大鼓这门曲艺艺术;愿意探索与京韵大鼓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京韵大鼓的兴趣和艺术素养。 知识与技能:学习京韵大鼓的相关知识;学习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鼓点的打法和固定前奏;能够富有韵味的演唱《丑末寅初》的第一句;了解京韵大鼓的咬字行腔的技巧;了解京韵大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过程与方法:结合京韵大鼓的表演实践,通过听唱、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年代的唱腔,了解京韵大鼓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了解京韵大鼓的咬字行腔的技巧。 【教学难点】 准确的演唱、听辩京韵大鼓的固定前奏;有韵味的演唱《丑末寅初》第一句。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演唱《丑末寅初》片段。演唱完毕后,提问演唱的是哪种曲艺的唱段?导入所学内容--京韵大鼓。 设计意图:《丑末寅初》这段曲艺唱段是目前流传度非常高的唱段,具有很强的京韵大鼓的味道,学生比较容易能猜出所提问的问题,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唱段导入所学内容--京韵大鼓,以教师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解 了解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 教师讲解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 ,通过辨认乐器让学生加深对京韵大鼓伴奏乐器的认识(“书鼓”呈扁圆形,两面蒙皮,上下有若干个鼓钉固定。 “板”又称“书板”或“檀板”,它和“快板”的质地、音色、外观都截然不同,其起到了稳定速度的作用。 “鼓毽子”用来敲击鼓面。) 设计意图: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作为学习京韵大鼓的基础知识,学生有必要简单的了解。 了解京韵大鼓的基本鼓点 1.老师范奏,学生读老七点 师点播,关注重音记号,注重强弱对比 3.探究敲击手法 师:在“老七点”中,“嘣”和“尺”都是象声词,请听老师演奏。判断“嘣”“尺”分别代表敲击鼓什么部位? 生:“嘣”代表敲击鼓中心,“尺”代表敲击鼓的边缘。 师: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鼓点里面含了力度和音色的多种变化 4.初试演奏 (1)学生试奏,与进一步进行演奏练习。 师:在刚才的演奏中,我发现有的同学速度不稳定,针对这个问题,加入书板的演奏,来稳定速度。以此训练稳定的节奏和拍感。 (2)学生跟伴奏旋律演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京韵大鼓中的基本鼓点,“老七点”的落实,加深理解京韵大鼓的“情味”,有板有眼的表演,一下子就让学生身临其境。 熟悉旋律特点--固定前奏 (1)聆听 (2)视唱:师弹钢琴带领学生视唱,讲授旋律中突出京韵大鼓特色韵味的重点音,学生打拍子尝试演唱,熟悉旋律。 (3)听辩:分别播放两个不同的鼓书曲种的前奏,判断哪一个是京韵大鼓的前奏? (4)京韵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