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67099

5.2粤剧 教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90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粤剧,教案
  • cover
课题 南国红豆———粤剧 课型或模块 欣赏与模仿 学校 年级 初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粤剧的韵味,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岭南文化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模仿、感受、体验作为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感受粤剧的特点。 2.初步感受粤剧中唱、念、做、打的艺术特征,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粤剧文化起源和形成的历史。 2.欣赏优秀的粤剧选段,了解粤剧中唱腔的分类以及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 ?欣赏优秀的粤剧选段,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对粤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模仿粤剧的念白、走步、亮相等,并发挥想象,模仿粤剧做手,做老师指定的动作。 教学内容分析 广东粤剧有三种唱法粤剧演唱分:“大喉”、“平喉”、“子喉”三种唱法。“大喉”又称“霸腔”,是粤剧小武、武生行当唱腔;“平喉”是粤剧小生行当唱腔;“子喉”是粤剧“花旦”(旦行)唱腔。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初一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音乐学习后,在音乐方面已培养了良好的歌唱习惯,对音乐具备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只是进入初中后,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会使他们害怕表现自己,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需注意引导的方面。 教学策略 讲解、示范、引导、讨论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3、视频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教师即兴念一段粤剧《帝女花》开头的一段对白, 1、让学生思考老师的念白选自哪部作品,运用什么唱腔。 运用课件 示范 引起学生兴趣, 展开阶段 一 教师出示课件,讲述粤剧的历史,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昆剧是江南的一朵兰花,粤剧是南国的一颗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运用课件 示范 让学生了解粤剧历史 展开阶段二 让学生了解粤剧的唱腔:子喉、平喉、霸喉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一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一 模仿粤剧小调《帝女花》开头对白, 运用课件 示范, 指导 让学生了解粤剧唱腔 展开阶段三 让学生了解粤剧的基本手势,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二、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二 念与做:粤剧小调《帝女花》开头对白, 运用课件 示范, 指导 让学生了解粤剧基本手势 展开阶段四 1、了解红腔,学唱子喉《昭君出塞》, 1、欣赏红线女演唱版《昭君出塞》 2、带领学生学习子喉演唱《昭君出塞》 运用课件 示范, 指导 让学生了解粤剧“红腔” 拓展阶段 播放多个版本的《昭君出塞》(粤剧版、京剧版、黄梅戏版) 欣赏多个版本的《昭君出塞》(粤剧版、京剧版、黄梅戏版) 运用课件 示范, 指导 让学生了解粤剧以外的不同剧种 结束阶段 教师小结,畅谈收获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 收获体会 课后反思 初一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音乐学习后,在音乐方面已培养了良好的歌唱习惯,对音乐具备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只是进入初中后,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会使他们害怕表现自己,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需注意引导的方面。在这堂课中,好的方面是我能时刻抓紧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参与,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并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大胆演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选用段落欣赏上,对材料没有进行很好的筛选,使得听赏部分过多,学生们学习演唱的时间过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