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人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人与环境”和前两个单元构成“环境”部分,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对环境有需求,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影响,人与自然要和协相处。 2、“环境与保护”单元是本册的综合,是对前几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突出了本册的“环境”主题,教育学生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因为所学内容比较直观,贴近生活,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应该感兴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学习《科学》这门功课已有三年,学生要自己学习并拓宽知识面不会很难。 3.学生认知障碍点: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息息相关,可是为什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 2.能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 3.能预测覆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哪些影响。 4.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人类的活动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那我们人类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2、出示课件,展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动植物的“诉说” 1、学生观看有关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资料,自主选择自然环境,并说出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 2、小组活动:选择角色,并讨论分析“他”的生存对环境的需要。 3、课件出示反映人类活动的图片,学生观察,谈感想。 4、角色扮演,小组内表演,并推选代表。 说说各自的食物、水源、住所和活动空间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谈自己对人类的呼吁。 5、全班展示,表演,评价,谈收获。 活动二:改变一个小环境 1、小品展示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主题为: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小品内容学生展开质疑: 这些活动真的会影响环境吗?如何判定?如何验证? 3、引导制定模拟实验计划。 4、预测实验结果,小草会有什么“反应”。 5、动手实验。 6、小结:注意做记录,随时观察。 三、总结。 1、列举人类哪些活动影响了周围环境。 2、谈实验活动的感受。 四、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回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 板书设计11 人对环境的影响 动植物的“诉说 第一组是森林 树被人们砍光了金丝猴 剥夺了我们的自由第二组是草原 人们在这里大量放牧,草原退化,跳鼠 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了 第三组是湖泊 小鱼人们把乱丢垃圾,大规模捕捞,恐怕那一天人类在也吃不到鱼了。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最大的创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做到换位思考去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也能通过这些推理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能反省自己平时的那些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 2、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随着人类驾驭自然的本领的增强,向自然环境摄取的物资和抛弃的废杂物明显增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就越大。当自然环境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3、本节课以分角色的活动方式,指导学生认识和体验人对环境的影响。使探究活动的趣味性更强,同时也给学生在情感上的触动更大。如果只是刻板的说教,我认为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因此,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