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93260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爱莲说》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6次 大小:12738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爱莲说,知识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一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很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和我谈笑往来的是渊博的学者,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深奥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雄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欢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只可在远处看,却不可靠近赏玩。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其诗语言生动清新,《竹枝词》《柳枝词》等别开生面,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深寓哲理,脍炙人口。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作品收在《周元公集》中。 文体知识 铭:古代可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它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语言上一般用韵。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通常采用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陋室铭》通过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自比,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批判,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 写作特点 《陋室铭》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爱莲说》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惟吾德馨 馨 古义:德行美好;今义:香气 谈笑有鸿儒 鸿 古义:大;今义:鸿雁,指书信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古义:弦乐器、管乐器;今义:丝绸、竹子 无案牍之劳形 形 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样子 亭亭净植 植 古义:竖立;今义:栽种 陶后鲜有闻 鲜 古义:少;今义:新鲜 宜乎众矣 宜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恰当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不蔓不枝 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香远益清 远:形容词用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