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地球的概括知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能力目标: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学会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主要标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 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课件播放太空的图片) 2、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个美丽的星球,它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同学们,看到了吗,那是什么? (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课件,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地球”。(板书:我们的地球) 二、新课 (一)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1、同学们,让我们和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叔叔一起在天际遥望地球吧! (课件播放地球的图片) 2、现在,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3、那么,在远古时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他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 4、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提出过多种假设。(看书中的图片) ①假设一:地球是平坦的方形。 远古时代,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长期以来,人们曾认为大地是平的。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这就是古代的“盖天说”。 ②假设二:天似鸡蛋,地似蛋黄。 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思想。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这就是我国古代的“浑天说”思想。 ③“盖天说”和“浑天说”都是古代人的猜想,并没有科学依据。 ④古代有关地球形状的猜想还有很多。(课件出示,同学们自由读) ⑤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5、用自己的说一说:人类是怎样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讨论: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二)观察地球仪 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也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为了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依照地球的样子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并把它装在架子上,这种模型就是“地球仪”。(出示地球仪) 2、地球仪把整个地球经过缩小后,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把地球表面上的陆地、海洋、山脉、湖泊、城市等地球事物表示出来的地球模型。地球仪是人们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知识最直观、最形象的工具。仔细观察地球仪,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3、小组讨论:地球仪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 4、地球仪可以绕着一个固定的轴转动,这个轴代表地轴。转动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代表北极,下端的交点代表南极。(地球仪演示) 5、地球仪上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圈,其中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最大圆圈是赤道。人们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统称为纬线。(板书:赤道、纬线) 赤道以北的称北纬,赤道以南的称南纬。(课件演示) 6、地球仪的表面还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统称经线。(板书:经线) 从0°经线起,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课件演示) 7、小组观察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