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95494

五上 1小苗的诞生 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9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上,小苗,诞生,教案
  • cover
课 题 1小苗的诞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材分析 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形成科学知识。 学情分析 重视学生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该单元很多内容不是课上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的,所以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长期观察的兴趣,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2.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并做好记录。 3.能运用感观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能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难点:实验观察。 课前预习 教师准备:蚕豆种子、油菜种子、黄豆种子、水、玻璃杯、观察记录表、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1~2天浸泡的蚕豆、油菜、黄豆,烧杯3个、玻璃片等。 板书设计 充足的水分 1小苗的诞生 适宜的温度 足够的氧气 教学环节 教 学 互 动 (要备“教师指导”和“学生预设” )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 二、讨论交流,猜想假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视频资料想看吗?好的,希望大家用心地去看。 师生共同观看视频资料(种子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 师:大家看得很认真,撒播出去的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长成一棵新的植物,看到这一过程,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1种子为什么能生根、发芽? 生2: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棵植物? 生3:种子里面有什么? 师:同学们不仅是用眼睛在看,还学会了用大脑去思考,这些问题都和种子的萌发有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小苗的诞生,(板书课题)来研究上面的一些问题 师:这里的“萌发”是什么意思?(发芽)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芽呢? 学生根据教材第2页内容进行讨论。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假设的,要说出自己的根据。 指定学生进行汇报。 生1: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妈妈在泡豆芽的时候要放一定量的水,豆子才能发芽。 生2:适宜的温度,植物的种子在温暖的春天开始发芽,而在寒冷的冬天不能发芽。 生3:有足够的空气,生豆芽时总是上面的种子先发芽,水中的不能发芽,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 教师归纳总结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三个条件。 (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3)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动脑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来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内容。】 【设计意图:假设是基于事实的推想,这种事实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生活经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假设,这是基于生活经验层面的事实。】 教学环节 教 学 互 动 (要备“教师指导”和“学生预设” )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三、发散集中,设计实验 师: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说明你们都是非常善于观察、思考的好孩子。不过你猜想的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法多,科学、可行。 教师提示: (1)设计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来构建模型。 (2)该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可以建构三个对比实验的模型。 3.在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相同。 4.可以参考教材第3页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提出交流的要求:(1)汇报时先说自己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再说两个实验模型是怎样的,最后说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什么?(2)其他组的同学要注意倾听,比较他们的设计与自己的设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