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95497

五上 4根和茎 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90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上,4根,教案
  • cover
4、《根和茎》 【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分析发现本册教材中《根和茎》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侧重于对植物根和茎的作用的研究,教材以“植物制造养料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设问为导入,目的在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出肯定的回答。关键在于:1、如何设计实验?学生可能按教材设计的思路,肯定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在此前提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同样也可能怀疑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从而证明根没有吸收水分的作用。2、如何使实验设计周密些?即:怎样控制实验的条件?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提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样第二部分对于茎的作用,其目的也是引导学生想出一个方法来显示茎可以把水和养分输送到叶子和植物的其他它部分。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围绕这两个实验来开展。通过开展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实验结果、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植物界的兴趣。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根的知识。 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证明植物依靠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实验,实际有两种不同的证明策略。一种是证明用肯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明法”,一种是证明用否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并不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伪法”。事实上,即便把植物的根切除,植物一样能靠茎吸收水分。那么植物为什么要依靠根吸收水分呢?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真的去追问自己,我们将会自行得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出现的证明方法不是“证伪法”。2.教学中我们应避免“证伪法”,因为学生的基础可能不够,但是如果学生真的出现这样的假设。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释或解决。3. 教学活动中的时间安排可适当调节, 有些活动可安排在课外进行。 【教学目标】 根据根的形状特征分类,并能够举出几个例子。 知道植物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 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能通过小组讨论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进方案; 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并探究根的主要作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过程是否严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种多样的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带橡胶塞的广口瓶;水;食用油;滴管;剪刀;两个装有不同颜色的水杯。设计一个根吸收水份的实验。投影片、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采集连根植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展示图片,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的诞生,同学们知道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长,不断垂直向下生长的部分即是主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它会产生一些分枝,这些分枝统称为侧根。那么植物是怎样生存的呢?植物的水分和养料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达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呢? 引导学生作出解释———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把水分和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二)认识常见植物的根。 今天我们首先认识一下,常见植物的根。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的多种多样带根植物,观看植物根图片。 归纳:常见的植物都有根。 (三)植物根有什么共同特点 1、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找出根的位置,观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植物根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