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温和散热 一、课时说明 本课是“热”单元的选学课。在学生知道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保温和散热的方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分析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综合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这部分内容分为两层: 1.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说出,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告诉学生这三种传递热的方式是同时进行的。 2.引导学生分析火炉的热是怎样向外传递的。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同时进行的。火炉的热,一般可认为是这样向外传递的: 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思考,进行充分讨论,借此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讨论时不能限制太死,讨论结果可以由教师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写在黑板上。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三种传递热的方式是同时进行的。至于火炉的热究竟是有几条线向外传递的,不可能有无可争议的统一的答案,因此也不必让学生抄写、记忆。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三种传递热的方式在保温和散热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告诉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方式很有用,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当物体需要散热时要尽可能加快热的传递。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进一步讨论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2.了解几种物体保温的方法: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膨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棉被和羽绒服可以保持人的体温。 暖水瓶(杯)内有瓶胆,瓶胆为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可以减少热的传导;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瓶胆口有软木或泡沫塑料塞,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既能减少热的传导,又能阻止瓶口的空气以对流方式带走瓶内水的热量。 农田、菜园地面覆盖的塑料薄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早春不致冻死。 3.了解几种物体散热的方法: 当电流通过变压器时会产生很多热量,必须及时散热才能保护变压器不致被烧坏。变压器是通过周围的散热管散热的。管内有油,与变压器内相通。当变压器发热时,在热对流的作用下,管内的油会循环流动起来,把变压器内的热带出来,通过管壁辐射给周围的空气,再通过空气对流,把热散发出去。变压器的散热管有很多根,这样可以加大它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加快散热。(此外,变压器多涂成深色,也有利散热。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可以不涉及。) 电动机是通过周围的散热片散热的。散热片用容易传热的金属制成,散热片越多,电动机与周围空气接触面积越大,散热越快。(有的电动机还装有同轴风扇,可以加快周围空气对流,散热更快。) 暖气片也是通过金属制成的散热片散热的。散热片越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散热越快。 教学时,还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再补充一些。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保温盒。这项教学活动可在课上指导,课后制作。找一个带盖的木盒子,在盒底、内壁、盒盖内垫上隔热的棉絮或泡沫塑料,就成了一个简易的保温盒。把装有热水的瓶子放入盒内,盖好盒盖,可以使热水不致很快变凉。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保温盒。 二、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保温和散热基本方法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 探究目标:通过设计保温饭盒,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创新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热辐射的特点,设计实验。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暖水瓶胆。 2.挂图或投影片———室内的炉子、保温和散热的方法。 学生准备:制作保温盒的材料———木盒、棉絮、带盖的玻璃瓶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