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97063

生活与哲学1-6课易错易混

日期:2024-05-0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167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生活,哲学,1-6课,易错,易混
  • cover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做事情的具体方法。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唯物论部分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静止是事物的质变状态。 “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机器人也和人一样,具有了意识。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意识是移人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认识论部分 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 2.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3.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5.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主观性。 7.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说明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8.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9.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10.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决定做事情的根本方法。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属于不同的层次,不能把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具体科学的总和,看成是“科学之科学”。 唯物论部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静止是事物的量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 “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规律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识。 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但意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人脑是意识的“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