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98166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冲刺学案 第二&三讲匀变速直线运动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5次 大小:1392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学案,运动学,直线,变速,三讲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三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打点计时器实验 (1)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工作电压为_____V的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电压为 _____V.若电源频率是50 Hz,则每隔_____s打一次点. (2) 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处理. ① 取点原则:必须从打下的纸带中选取_____的纸带,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位置取开始点A,然后每5个点(或者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B、C、D、E、F…,如图所示.这样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② 从纸带读取长度的方法:读取长度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算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x1、x2、x3、x4、x5、x6…,由于毫米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读数时必须估读到_____位. ③利用打下的纸带计算各计数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④利用打下的纸带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如vB=_____. 利用v ? t图像求a,求出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 ? 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所要求的加速度. ⑤直接利用纸带求加速度,如用x1、x2求加速度a=_____. 常见题型一:打点计时器实验 例题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若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情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 B.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8s C.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 D.直接研究纸带上的点,无需取计数点 例题2.用接在50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作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2、3之间的距离S3=30.0mm,3、4两点间的距离S4=48.0mm,则2、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小车在2、3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在位置3的瞬时速度为   m/s. 跟踪训练1.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面 B.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4~6V低压交流电源相连 C.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 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是x0,用公式v=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跟踪训练2 .用接在50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 1两点间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s,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m/s 跟踪训练3.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打下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得到A、B、C、D、E5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B、C、D、E各点到A点的距离分别为AB=7.60cm,AC=13.60cm,AD=18.00cm,AE=20.80cm.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加速度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   (填“相同”“相反”)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在相等的时间内_____相同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 _____. 速度公式可从加速度公式推导得到. 注意:一般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与它相反就取负号.此时速度为瞬时速度. ②位移公式_____. 注意:一般情况下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符号取正号,减速运动时取负号.当研究汽车等交通工具做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