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98790

五上 18地表探秘 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74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五上,地表,探秘,教案
  • cover
地表探秘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表探秘》是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变化”单元中的起始课,为后面认识火山、地震、不同的岩石形成进行知识铺垫。 在四年级上册“昼与夜”单元中,学生曾经学习过《我们的地球》一课,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分布着海洋和陆地。在《昼夜的形成》一课中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但对于地球内部构造却知之甚少。而地球内部构造知识(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地壳是由许多断裂的、厚度不同的岩石层组成,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会使固态的岩石变成液态的岩浆),却是学生认识“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推测以前地球上大陆的分布情况。 2)通过阅读、整理资料,进行推理,建立“地球上陆地曾经连接在一起”的认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积极动脑筋对地球以前地表状态提出猜想。 2)培养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及对待事物认真严谨,有据可依的科学品质。 3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三.教学重难点 难点: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找出证据证明“地球上陆地曾经连接在一起”的猜想。 重点: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求证并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春天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节,老师也在五一假期里去了抱犊寨玩了一天,玩的时候听见有游人说抱犊寨上有化石,还是海洋动物的化石,我觉得挺奇怪的,于是回来后就上网查了查,果不其然,还真有这样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视频: 师:看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生:1)抱犊寨以前可能是海洋;2)如果以前是海洋,那是怎样变成高山的?…… 师:想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 (二)探究 1.认识魏格纳学说 师:这是一张世界地图,现在通用的把地球上的陆地分为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把海洋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你能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内同学一起分析一下。 学生观察,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法? 生1:南美洲和非洲的边界很相似。 生2:北美洲下面和欧洲有点相似。…… 师:大家观察的很细心,那我们就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陆地板块拼到一起。 每个小组有一个世界地图的拼图板,把七大洲板块抠下来,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活动:拼图游戏 汇报:谁来把你们的拼出来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虽然各小组拼出的形状不完全相同,但是还是有些部分如刚才说的南美洲和非洲边界非常吻合,拼在了一起。那现在,你有没有什么新想法? 生:七大洲以前可能是一块陆地,后来分来了,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师:想的真好。大家的想法真的很大胆,但科学的研究需要的恰恰就是这样的大胆猜想。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看地图时,也产生了相同的想法。 资料: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真是了不起,仔细的观察、大胆的猜想,才有了和科学家一样的想法。但是,仅凭一个拼图游戏就对亿万年前地球表面的状况做出判断,未免太轻率了些。魏格纳提出的这个假说就遭到了当时地理学家的同声一片的反对,甚至有人说用几页纸就能驳倒魏格纳。我们来看一下。 演示:相同边缘的纸张拼合 师:瞧,两张纸边缘彼此吻合,能拼合到一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说它们是一张纸呢? 生:不能 师:显然是不能,单纯的就凭边缘轮廓相互吻合而判断以前的陆地是连在一起的太没有说服力了(所以魏格纳要想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魏格纳需要找到大量的证据。我们来看看魏格纳后来找到了那些证据。 活动:阅读资料,将魏格纳找到的证据简单整理记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