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姓名 年级 六 课题 第一课 我种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常见植物,知道其生长规律,初步了解它们的种植过程。通过观察与比较、感知与体验,分别采用“参照实物对象”“学习大师作品”“依据个人经历”的艺术表现手法,尝试用“大”“满”“长”等不同方式进行画面构思,描绘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最美的一段或者成长的全过程,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我”的情感共鸣。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观察、记忆等方法,结合游戏、体验等形式,采用语言表述,绘画表现等多种手段,感受植物成长的变化,探究生命繁育的奥秘,感悟梦想实现的幸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植物形态或回忆种植经历,激发爱自然、爱生活、爱科学、爱生命的情感,用艺术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我”与所种的植物之间的情感故事以及自己的心愿、梦想和希望。 教学难点:1. 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描绘出印象最深的植物形象或其成长的节点、历程。 2. 突出主题,巧妙构思,表现出“我”“种”“植物”三者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作为单元起始课,本单元的学习自《我种的植物》起始,由《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组成并一一展开。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表现形式,贯穿回忆、想象、写生、创作等活动,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单元课程。 本课学习注重回忆所种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回想在种植植物时的情感体验,回顾生命的成长历程。通过以上回忆、回想、回顾,能对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完整性有初步的把握,即能够以艺术语言表现植物成长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以及人物的情感表现。具体以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展开本课主题的创作练习,既可重点表现,也可完整呈现。 通过以上难忘的经历回顾、亲密的植物接触、及时的大师会晤,了解生命生长的节律,感受生命勃发的美丽。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六年级学生在低中年段的美术学习中,已经对植物有过学习和创作的经验,如《诱人的瓜果》《花儿朵朵》《叶子片片》《树上树下》等课,均涉及关键词“我”“种”“植物”。而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学生更是涉猎较多,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具备了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描述能力。 教师准备:剪刀、刻刀、双面胶、各种色纸、植物种子、盆栽植物、园丁工具、作业展示夹、PPT课件等;教室内布置相关中外名家表现“种植”主题的绘画作品。 学生准备:彩色水笔、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放式导入 一、感知与体验 1. 美丽而神奇的自然 同学们,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画卷。美丽的大自然有阳光雨露、花草树木,还有山川河流、鱼鸟牲畜。大自然不仅美丽,更是神奇:山水交融、日月变换、四季更替、生命轮回……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生命循环往复,希望也不断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 生命和希望的种子 那么,生命和希望又是怎样绽放的呢?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力量吧!(点击课件开头的图片链接、播放、观看视频《种子的故事》) 3. 春种与秋收的劳作 通过这段短片的介绍,你了解了什么?种子们都在忙着繁育,大自然就是这样不断地繁衍、进化的。 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自然生物的生长规律,掌握了牲畜饲养和作物种植的技术。他们春播秋种、春种秋收,这些都在出土的古代器皿中得以印证。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稻穗的图样和花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