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704301

五上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教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31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五上,土壤,植物,生长,教案
  • cover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理念: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中的第二课,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那么还有哪些外界条件影响着植物的生长?这就是第二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课分两课时完成,我准备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类型的土壤也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并运用对比实验探究各种土壤的渗水性质有什么不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和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与三四年级的科学相比,五年级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我们班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对土壤不陌生,但对土壤没有兴趣,由于学生们都喜欢动手,利用学生喜欢实验,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土壤的性质。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的渗水能力。 五、教学难点: 掌握进行对比试验的条件是保证一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必须相同。 六、课前准备:   渗水能力设计的实验器材:每组1份一定份量的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每组3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沙布蒙住瓶口;每组3个同样大小的圆形塑料量杯及3个同样大小的方形塑料量杯;每组一个大量杯,装有一定量的水;每组1张实验报告单等。 七、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八、教学过程: (一)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现在开始上课)同学们,咱们都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去地里干过农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呢?(学生思考) 认真观察过土壤或者经常玩土的同学,你们会发现每块地里的土壤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一下土壤。 同学们也发现了,咱们的桌子上摆放着三种不同的土壤,并且编号①②③。这三种土壤在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方面各不相同。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一下这三种土壤。 1、观察时可以看、可以摸,填写表格时注意,一个特点一个特点的比较。比如说,颗粒大小,小组一块看看这三种土壤,哪个颗粒较大,哪个颗粒较小,哪个颗粒大小趋于中间。然后再比较三种土壤的颜色,黏性。大家开始观察吧,要做好观察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单上颗粒大小、颜色、黏性这三列。 (提示:在比较黏性的时候,咱们可以往瓶子里少加一些水,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 序号 颗粒大小 (大、中、小) 颜色 (深、中、浅) 黏性 (大、中、小) 名称 ① ② ③ 2、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3、归纳:(结合课件) 通过比较发现,①号这种土壤,颗粒较大,含沙多,咱们就叫它沙质土;③号这种土壤,颗粒较小,比较黏,含黏土多,咱们就叫它黏质土;②号这种土壤,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咱们就叫它壤土。 4、小结: 师:咱们已经根据三种土壤的特点,给它们起了名字。下面咱们一块来规范一下三种土壤分类和概念。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二)渗水比赛(结合课件) 师:下面咱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今年夏天是多雨的季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过雨后脚下的土壤呢?没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