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 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岩石》一课是河北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是通过利用感官、借助工具和利用一些化学药品等常用的认识物体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收集、观察,发现岩石的特征,从而达到认识岩石的目的。本节课我设想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励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课堂上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观察岩石”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 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我期望通过本课活动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一看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培养他们观察岩石、收集岩石和认识岩石的爱好与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认识到岩石组成地球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 (2)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程度等不同特征; (3)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并初步了解起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看、摸)、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 (2)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对岩石分类; (3)能查阅有关岩石的相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及使用简单的工具初步认识岩石,并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1、教师:岩石标本、实验表格、小刀、放大镜。 2、学生:采集各种岩石标本并洗干净,记好采集地点,搜集有关岩石的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介绍岩石 (教师播放一些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典型的图片。) 1、同学们这些都是地球上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是地球上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岩石。(板书课题:岩石) 2、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找的岩石,都带来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说说岩石的来历。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交流,并不是要让学生知道岩石的原产地,而是让学生了解岩石分布的广泛性。因此,课前组织学生寻找岩石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指导方法,观察岩石 1、开石头展览会。 A、相互欣赏、交流自己带来的岩石。 B、辨别岩石和非岩石。 C、把学生带来的非岩石挑出来。 2、如何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如果我们从中挑选一块岩石进行细致观察,你们准备怎样观察? 师生共同讨论观察方法:重点指导岩石大小、构造等方面的观察方法。 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 (条纹、斑点) 、颗粒(结构) ;(大小)长:宽:高;(原先)气味,摩擦(敲打)后气味;手摸的感觉光滑(或粗糙)程度,重量(轻重) ,软硬程度;敲打时的声音…… 还可以借助放大镜、铁钉等观察工具深入观察。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设计意图:“运用什么方法观察到岩石的什么特征”,首先强调的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其次强调的是对观察过程的实际反映。这种遵循“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交流探究方式,不仅是观察活动本身的需要,更是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也为“给岩石分类”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记录“我的岩石”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在书本第76页表格中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附表格) 形状 颜色 软硬 条纹 光滑程度 1 2 3 4 5 (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小组观察、讨论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