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13264

5.1 法不可违 教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5694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不可,教案
  • cover
5.1 法不可违 初二政治组教案 基础 信息 主备人 课题 5.1 法不可违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认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 方法 情景体验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 学 流 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思考: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那么什么叫违法行为呢?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法不可违 环节二:违法无小事 展示材料: 相关法律条文: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可以做什么) 第五十五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应该/必须做什么) ——— 宪法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不能做什么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治安管理处罚法 过渡:所以,我们要了解法律。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范,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板书) 过渡:那么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了呢?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寻找一下定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板书) 过渡: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呢?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让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填写表格:(时间5min左右) 知识释疑: 民法:指的是一类民事法律法规,如民法总则、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商标法、专利费、组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等 民事责任:补偿和恢复原状的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行政处分: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给予有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一种惩罚措施;具体见书本。 知识运用: 下列镜头中的行为是何类违法行为? 镜头一: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主索要报酬。 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展示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 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展示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三: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他人财物的事情。 镜头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示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刑事违法行为 环节三: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展示图片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身边的这些行为。 思考:想一想,这些行为违法吗?违反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