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15144

13.5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共5课时)

日期:2024-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805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5,平行线,性质,教案,5课时
  • cover
13.5平行线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初步认识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并正确选择应用. 2、进一步体会几何说理的过程,学会正确书写证明过程,逐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 教学过程: 平行线的性质1 引入: 师:利用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吗? 演示观察: 教师几何画板演示:(任意两条)平行线a、b被直线l(可动)所截,得同位角、,并测量、的大小. 3、平行线的性质1: 问:通过观察,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的说就是: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这个性质?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想一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和平行线的性质1有何区别? 小结:注意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别,在应用时正确选用, 若已知两直线平行,由它们的平行得出其他结论,是应用了平行线的性质; 若未知直线平行,而要说明其平行,则需应用平行线的判定. 二、平行线的性质1的应用 例题1 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l所截,a∥b,∠1=50°, 求∠2的度数. (教师边读题,边在图中标注已知条件.) 问1: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 问2:已知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3:你说说怎样求出∠2的度数吗? 解:a∥b(已知),∠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与∠3是对顶角,∠1=∠3(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1=50°(已知),∠2=50°(等量代换). 小结: 1、题中若给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则要考虑平行线的性质; 2、∠3作为中间量起到了桥梁作用.(类似的,也可找∠2的对顶角解题). 例题2 如图,已知∠B=∠D,AB∥CD,那么DE与BF平行吗?为什么? 问1:你认为DE与BF平行吗? 问2:为什么? (若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问:由已知条件AB∥CD,可以得到什么? 问:要得到DE与BF平行,需要什么条件? 问:怎么可以得到∠1与∠B相等? 解:DE//BF,理由如下: AB∥CD(已知),∠1=∠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D(已知),∠1=∠B(等量代换), D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小结:解题中正确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例题2的变式训练:已知BF∥DE,AB∥CD,那么∠B=∠D吗?为什么? 三、课堂练习 课本P60,1、2. A组 1.如图,已知直线、被直线所截,且∥,,求的度数. 解:因为与是对顶角, 所以=_____( ).因为(已知), 得(等量代换).所以(等式性质). 因为∥(已知),得( ). 所以(等量代换). 2.如图,已知∥,如果,那么与相等吗?为什么? 解:因为∥( ), 所以, ( ). 因为( ), 所以_____=_____( ).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13.5 (1) 堂堂练13.5 (1) 13.5平行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探求平行线的性质2、3的过程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体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互换. 2.在平行线的传递性的推导过程中,感受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的策略. 3.通过平行线性质的运用,逐步提高分析能力与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2、3的运用. 难点:平行线传递性的探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昨天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1,如何叙述? 师出示图形,问:如图,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 引言: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我们学会了一种判定方法后,其他判定方法的学习都是通过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来解决问题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则一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