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第八课 四川的东西南北中(一) 2 课时 总第15-16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了解四川省中部地区的范围,及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通过阅读都江堰水利工程图和都江堰灌区图,了解中部地区历史悠久而发达的农业,并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中部地区发达的工业和繁荣的商业。 运用地图了解四川省东北部地区的范围,及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了解东北部地区的丰富农林资源并分析原因;了解东北部地区主要交通线路及发展。 查阅资料了解家乡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森林对环境的多种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了解四川省东北部地区的范围,及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了解东北部地区的丰富农林资源并分析原因;了解东北部地区主要交通线路及发展。 教学难点 查阅资料了解家乡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森林对环境的多种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 一、导入新课:先展示五粮液、泸州老窖、卫星发射等图片和视频,再展示成都天府广场、火车站、人南立交等图片和视频,既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又让学生从相对熟悉的成都开始学习本课,使学生有亲切感。 第一课时 二、探究新课: 1、“经济发达的中部地区”。 让学生先在“四川中部地区图”中找到成都,进而查阅本区范围;在学生看图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绵阳市不是全部属于本区,仅仅是南部地区才是,进而在图中明确绵阳市属于本区的大致范围;如学生属于本区,可以引导学生先完成教材60页“读一读”第1问,找找家乡的位置和相邻的县(市、区),再完成第2问,从图上找出在成都交会的主要铁路线和高速公路。本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课及《可爱的四川》七年级上册书中学到的相关地理知识,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历史悠久而发达的农业。 从“天府之国”人手.让学生知道本区农业历史悠久而发达,物产丰富;并结合“说一说”中的第1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并强调本区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而本区农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教师组织学生阅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和“都江堰灌区”图,结合讲述,引导学生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对本区的重要作用,再联系本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分析回答“说一说”第2问。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本区农业出现的新发展,并从农产品加工体系的建立顺利引人发达的工业和繁荣的商业部分。 第二课时 3、发达的工业和繁荣的商业。 结合教材先介绍位于本区的部分著名企业,并通过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说本区工业产品品牌名称。教师在指导“做一做”时,让学生列举成都著名的大型商场。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加深对中部地区的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4、“农林产品丰富的东北部地区”。 采取与中部地区对比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查阅“四川东北部地区”图,了解本区范围。 引导学生先完成教材6l页“读一读”第1问,找找家乡的位置和相邻的县(市、区)。 组织学生阅读“四川省地形”图完成“读一读”中的第2问,让学生从图上找出本区北部主要山脉,并分析出本区地势特点———北高南低,让学生找出流经本区的主要河流,并通过地势特点辨识河流流向。 结合教材文字叙述,介绍本区农林产品不仅是数量丰富,而且种类也十分丰富。强调农业是本区传统的重要产业,补充举例说明本区农业历史也比较悠久,让学生举例回答本区的农林产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