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出蒸发要吸热的科学原理。 教师准备:温水、小烧杯、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用湿布画两幅简笔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迅速在书中描画出水迹的样子,注意观察水迹的变化,分别在30秒、1分钟时如实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水不在了。“水干了” 师:这时你的脑子里会产生些什么问题? 生:水到哪里去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出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小游戏:每个人在课桌上写字,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 课桌上字的水迹哪里去了? 2、 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物质跑掉了?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种轻松的氛围容易使学生放松,带有神秘色彩的问题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出来。) (二)、设疑自探 小组探究一: 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水干后是否还有这种感觉?请把你的感觉填写在实验记录上。 小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初步明确蒸发吸热的概念,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小组探究二: 是不是所有的蒸发都需要吸收热量呢?我们在通过一个实验进行验证。指导学生利用温度计做实验,体验蒸发需吸热的科学原理。用温度计先测室温,然后测水的温度,最后取出温度计看温度的变化,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记录表。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说明什么?(发现蒸发过程中还有吸热)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蒸发?它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们明白在蒸发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原理) (三)质疑再探 到现在为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刚收获的稻谷,我想把稻谷快速变干,你有什么办法?根据你的办法,你认为蒸发快慢的因素和什么有关?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已让学生帮我想办法为理由,来解决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拓展运用 1、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有些冷? 2、请你说出在生活中蒸发需要吸收热量的例子? (设计意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加深对蒸发时吸热的理解)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设计意图:首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吸热 --水蒸气 (液体)????(气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