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727206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5 运动与摩擦力教科版

日期:2025-09-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31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运动
  • cover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这些力都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摩擦力,并且简单的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学生在前几节课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从重力,弹力,然后进入本课的摩擦力学习。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也是为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打下基础。另外力这一单元本身跟初中物理中的力学有着很深的联系,是为之打基础的课程,摩擦力也是其中之一。 二:学生分析 本内容是五年级上册内容,在四年级实施教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摩擦力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力,学生基本都知道,只是没有系统地去整理过自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再深入地研究过它的一些特性。因此,本节课要以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为突破点,在帮助他们系统整理自己生活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继续深入地研究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二、过程与方法: 1、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五:学法、教法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其中在两个教学环节中利用网络和平板电脑帮助学生学习。其一:课前录制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状况及物体重量的关系”的两组对比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在自我设计实验方案后,有选择地使用学习资源,再次强化实验条件的科学控制,更好地突破了难点,增强了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探究实验。其二:采用了问卷星的方式及时了解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电脑统计分析孩子们上传练习的结果,对孩子们没完全掌握的知识再次补漏。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和分析数据。 六:教学准备 平板电脑、测力计、钩码、小车、毛巾、实验报告、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利用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也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和描述物体重力的大小。 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另一种“力”。 一、认识摩擦力 (一)、物体运动与摩擦的关系 1、出示PPT2(有花纹的鞋底) 为什么鞋底有花纹?(防滑) 2、出示PPT2(花纹磨损的鞋底) 这双是新鞋吗?为什么?(鞋底花纹被磨损了) 鞋底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被磨损的呢?(穿着行走,穿着运动、被长期摩擦) 如果把鞋静止地放着,会发生鞋底磨损吗?为什么?(不会,因为鞋底没有产生摩擦) 说明了物体运动与摩擦有着怎样的关系?(有运动才有摩擦)(板书:运动、摩擦) (二)、师小结:运动与摩擦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两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二、摩擦现象和摩擦力 (一)引出摩擦现象和摩擦力概念 鞋底在地面运动时,与地面会产生强烈的摩擦,在这运动过程中,鞋底必须要克服这种阻碍它运动的力,才不会在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