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411

《赤壁赋》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63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赤壁赋,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赤壁赋》教案 【设计意图】:苏轼的《赤壁赋》是千古名篇,除了它文字词句所留给我们的无尽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外,更希望能探究到它对于21世纪的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苏轼在遭遇坎坷时善于自解自慰变苦为乐的达观和通脱也许正是处于现实竞争与压力下的我们所缺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如诵读、鉴赏,体会情、景、理交融的特点外,还希望他们能受到作者旷达乐观的情绪的影响,学会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压力。 【设计提要】:本设计遵循两个思路进行,一是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章内容。二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态。 【设计实施】: 教学目标:1、掌握并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体会作者乐观旷达情怀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含的人生态度,理解语言的哲理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尽量用原文回答来把握文意。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或难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直译、赏析。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诵读→整体感知 一、导语设计: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有意无意的,或多或少的把他个人的性情人品,为人之法,处事之道渗透到文章当中去,就连孟子也说过这样的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由此可见,文章是可以帮助我们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和内心世界的。比如作文课上我们谈到过的苏轼,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不少篇章,每一部作品都能让我们从某个侧面去认识他,像《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一问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有求实精神的苏轼;《江城子》(悼亡妻)中“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一叹息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饱含深情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又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交织着逸气豪情的苏轼。除了这些之外,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才子、父母官,多种称号在我们面前勾勒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经历过哪些变故?是什么样的胸怀支持着他走过坎坷的人生?我们对他还是有太多的的疑问,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苏轼,走近他的《赤壁赋》,去看看它又会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怎样的苏轼。 (板书:《赤壁赋》) 二、解题: 齐读课下注释①明确两个知识点: 第1, 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五年(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赤壁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学习《赤壁怀古》时已介绍过生平,这里可以略说); 第2, 第二,关于赋的知识。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这里所说的体物就是状物、描绘事物的意思。所给的例子基本上是按照赋的发展来说的,比如古赋主要是指先秦以前的赋,俳赋主要是指两汉的赋,律赋指南北朝时期的赋,而文赋则是指唐宋时以散文形式写成的赋。 三、诵读课文 1.根据课下注解对字音的提示自由诵读。 2.学生起来朗读,正音正句。 (板书加点生字) 举酒属(zhǔ)客 歌窈窕(yǎotiǎo)之章 少(shǎo)焉 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冯(píng)虚御风 扣舷(xián)而歌 桂棹(zhào)兮兰桨 溯(sù)流光 幽壑(hè) 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千里 酾(shī)酒临江 横槊(shuò)赋诗 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