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48378

8.2敬畏生命 教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32481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敬畏,生命,教案
  • cover
课题:第八课 第二框 敬畏生命 一、内容分析 本课题为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的第二框。第一框是生命可以永恒吗?认识到生命有时尽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也有接续。第二框敬畏生命将带着学生继续探索生命。本框有两目的内容:生命至上和休戚与共。生命至上告诉我们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敬畏珍爱生命,我们在珍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珍爱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处理好生命关系和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发自内心的自发的一种态度。我们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新自我。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能力目标: 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原因。 (2)怎样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2、分析: 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敬畏生命,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处理好生命关系和生命问题,关怀、关注、尊重生命。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针对的问题: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在家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这种现象说到底是道德的缺失,而这种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生命教育的轻视。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使“关爱”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引导学生培养爱心,过有道德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第二框 敬畏生命 共一课时 课前回顾(1—2分钟) 怎样看待生命? 答: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生命续接有什么意义? 答:①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续接。在人类的续接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②生命的续接,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关系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③在生命的续接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知识,加强记忆巩固。 导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答:因为人们敬畏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开篇引领学生的思路,进入敬畏生命这一主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知道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原因。 2、懂得怎样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至(六)步—(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效果—讨论点拨)分二次循环进行: 第一次循环: 指导自学1(5分钟) 请大家欣赏视频《5.12汶川地震纪实》,阅读纪实材料,自学课本P94—95,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下面问题。 纪实一: 陈坚,是汶川地震中的英雄。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已经被埋在废墟下72个小时。他说“ 我三天三夜没有吃一颗粮食,只喝点水。我一直告诉自己,我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纪实二:温家宝总理向救援者作的指示:“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纪实三:当救援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