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能力。 3.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和要求;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选择节能、低碳、环保、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81页———82页,完成下列目标: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讲解新课: 板块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 通过图片分析,三组图片的对比和一些自然灾害的图片,得出: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关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一方面,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保护、补偿和修复自然。 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遵循自然规律,若只是一味索取,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 分析书上P83的相关链接,认识到: 2.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②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2-8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3.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准则、目标? 4.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通过牧民的不同的选择对牧场产生的不同结果,分析得出: 3.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准则、目标?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4.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p84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p84 板块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二: 通过一系列图片组织学生探究与分析,得出: 5.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6.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法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7.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活动三: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以上内容畅想美丽中国图景,践行绿色生活,你打算如何做? 8.美丽中国图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9.践行绿色生活,你打算如何做? 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三、课堂练习 1.河北塞罕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