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动物的力量 (一)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Excel中常用函数Sum、Average、Count、Max功能,并掌握它们的一般使用方法。 2、了解Excel中公式的使用方法,掌握参加运算的数据区域的选取方法。 3、感受Excel的强大运算功能。 (二)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个部分,通过对动物力量数据案例的研究分析,让学生体验Excel的强大运算功能。本课主要介绍公式法、函数法二种计算方式,在案例的引导下,让学生掌握Excel的运算技能,并初步认识数据的分析加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自编公式计算水牛拉力、平均拉力,让学生初步掌握在Excel中自编公式,进行运算,公式编写的对象是单元格名称(地址)、运算符,理解Excel运算机制,举一反三,掌握其它公式的编写方法。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常用函数Sum、Average、Count的使用,让学生初步认识并使用Excel中的函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正确选择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区域参数是本节的难点,本课采用两个案例来介绍,介绍Sum函数时,用的是函数默认的数据区域,介绍Average函数时,要在默认数据区域上重新选择正确的单元格区域,便于学生灵活应用。求和、求平均在上节公式法中学习过了,这里给出求和函数、求平均函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函数,感受使用函数的便捷。本节在智多星环节中给出了Count、Max函数,该函数的功能是公式法不能完成的,可进一步让学生感知Excel函数的强大功能。 本课的“创作天地”安排了两个拓展练习,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其中Max函数的使用,需要学生探索自学。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含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建议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Excel数据运算的两种方式。 2)掌握Excel中运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运算的方式,理解其按单元格地址取数运算的机制。 3)认识Excel中的常用函数,掌握Excel中运用函数法进行数据运算的方式,会正确选取数据区域。 4)感受Excel的强大运算功能。 2、重、难点 1)用公式法、函数法进行常用的数据运算。 2)正确选取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区域。 3、教学过程建议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谈话引入: 以牛为话题展开,探讨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从而展开关于牛力量的讨论。 观察、思考 讲解1 用加法公式计算水牛的拉力 案例指导:选择运算结果所在的单元格。选取参加运算的单元格,不是单元格中已有的数据。 小结:运算方法与算术运算的方法相同。 观察、思考,参照课本给出的操作步骤自主探究,并小结运算方法。 发放“动物的力量”工作簿。 讲解2 用“求和”函数计算黄牛的拉力 案例指导:用二种方法演示求和函数的使用。重点在于确认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区域。 小结:Excel函数的本质。 Excel使用函数运算时,会自动选择默认的单元格区域,操作人员要进一步确认。 观察、思考,参照课本给出的操作步骤自主探究,并小结运算方法。 方法一:选取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区域和结果区域,再选择函数。 方法二:先选取结果单元格,再选择函数,最后确认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区域。 用“平均值”函数计算机黄牛的平均拉力。 案例指导:重新确认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区域。 观察、思考,参照课本给出的操作步骤自主探究,并小结运算方法。 重选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区域 总结 1)Excel二种运算方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常常混合使用。 2)常用的Excel函数 3)确认参加运算的单元格区域 交流、评价、自我总结 课后作业 讲解 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结构清晰,操作步骤详细,建议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在几个关键点给予指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自信心。 指导之一:公式法与函数法的区别,公式法是直接用算术运算的方式进行操作,完全与算术运算相同,函数是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