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684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鱼游到了纸上 2(鲁教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23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鱼游,到了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  1.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画家用娴熟的技法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画纸上,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图画是如何被画家用美的眼神捕捉,并用生动的画笔画在纸上的吗?    2.学生讨论,进行简单归纳      细致地观察     ———………→绘画美丽图画      认真地做画     设计意图:先由美术大师的画引入,让同学们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谈谈画家为什么能够画出美丽图画?初步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认真地态度才能画好画。再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利。    2.思考:为什么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而不是《鱼画在了纸上》,并想一想为什么说“鱼游在纸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意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再读课文,走近人物。    1.课文告诉了我们: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聋哑青年是如何学画鱼的?课文中哪些地方描述了青年中特别的学画,认真做画的过程?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批一批。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CAI出示相关语句,帮助感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全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围观的人,作者是如何评价这名青年呢?你对青年的评价怎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挖掘聋哑青年形象。并了解人物学画、做画过程。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引导学生领悟: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勤奋,这是他的画赢得大家齐声赞叹的原因。   四、美读课文,归纳总结。     CAI展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图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对聋哑青年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谈谈小女孩说:“金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青年却说:“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总结出:青年通过长期的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大脑中形成了准确的形象,再把金鱼画像、画活了。     设计意图:反复地阅读作者平实、直白的描写,寥寥数笔勾画出青年观鱼成癖,画鱼如生的人物特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手法: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并总结出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