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80820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51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山,处处,埋忠,教案,2课时
  • cover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毛主席丧子之后极度悲伤的心情以及常人难有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毛主席的资料。 2.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吗?你对毛主席了解多少呢? 2.是啊,毛主席在我们心中是一代伟人,但他也是普通的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近毛主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3.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齐读课题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两句古诗,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 忠骨:忠臣的遗骨。 马革裹尸: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谁?(毛岸英) 6.课件出示毛岸英简介。 7.课件出示,简介抗美援朝的背景。 设计意图: 及时补充资料为学生学习语文拓宽了学习的平台。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词语:拟定 奔赴 踌躇 黯然 词语理解: 踌躇:犹豫。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3.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光荣牺牲,毛主席内心极度痛苦和其对毛岸英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的交流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感悟“悲痛”,领略慈父情怀。 出示自学提示(一):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自学、批注、交流)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评引导。 预设一: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动作描写) 预设二: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心理描写) (1)课件出示补充资料,请学生读资料,说说从资料中读懂了什么。(补充资料:毛岸英生平)   幼年丧母,毛岸英的童年历经磨难,与父亲聚少离多;想起毛岸英曲折的童年,想起父子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一个父亲,毛主席心中有愧…… (2)“这次怎么会……”请学生尝试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体会毛主席痛失爱子、悲痛欲绝的心情) 预设三:“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语言、动作描写) 2.学法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深切地体会到了毛主席失去爱子时悲痛欲绝的心情。读到这儿,你对毛主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毛主席也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丧子之痛,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父的情怀。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自学交流,抓住描写毛主席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深切地体会毛主席失去爱子时悲痛欲绝的心情。那么关于毛岸英的尸体,毛主席又是如何抉择的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