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80983

17.跳水 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9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跳水,教案,2课时
  • cover
17 跳  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由读,抓重点词句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孩子得救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感悟。 【教学重点】 1.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故事讲完整。 2.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的原因以及船长的冷静和机智。 【教学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中的不同表现,理解船长让孩子跳水是最佳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故事讲完整。 2.初步体会猴子的调皮、放肆、顽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列夫·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的人物,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让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4.学生填写第88页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 在理解了文章的字词后,引导学生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讲这个故事,单元重点在这一环节得以体现。 三、体会猴子的放肆。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2.品读描写猴子的句子。 (1)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因为猴子模仿人的动作,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撕得更凶了)。 (2)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猴子有什么特点? (顽劣、气人、放肆) 3.总结:这只猴子太放肆了,它挑逗孩子,因为有了猴子的挑逗,孩子才一步步爬到了桅杆的顶端,那么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板书设计】 17 跳  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跳水———水手们救孩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角色?(板书: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孩子得救。 二、品读“险”。(自读课文2—4自然段) (一)课件出示思考题。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二)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那么孩子有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