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82508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盐到哪里去了冀教版

日期:2024-05-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70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18,哪里
  • cover
《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导入,设计了“物体与水混合”的探究活动。便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认识不同固体与水混合后,其变化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重点培养学生动于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针对四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我对学情做如下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对溶解的概念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并且能够初步进行探究活动,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 2、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三、教法学法 在本课教学活动设计当中,我注意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体会溶解的过程,并且能够联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升华情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不同,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 四、设计理念: 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本质。以科学概念为主线,更容易达成三维目标。我们的课堂探究活动是在建立科学概念过程中展开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预测各种物体与水混合后的结果。 2、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物质进行分类。 3、能设计的混合物体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设计的混合物体的方法。 2、能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通过实验,培养相互配合的精神和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运用所学溶解方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更多的溶解现象,体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无穷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用:食盐、玻璃棒、烧杯。 小组实验用:适量铁粉、锯末、沙子、食盐、白糖、水、一支玻璃棒、烧杯五个、纸巾、药匙、抹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猜一猜游戏 出示两杯水,猜一猜是是什么水?(告诉学生不能轻易的品尝,不能和陌生人给的水。) 通过谜语猜老师带来的物体。 “来自水中,却怕水冲,回到水里,无影无踪”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学生猜谜语:盐 (大家真聪明,可见大家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相信大家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会表现的更好。) 3、教师演示实验: (1)教师把盐放入水里,并搅动,让学生看现象。 (2)老师把盐放入水中再猜哪杯水是盐水,你看到什么现象?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看到这杯水里的盐么?那么盐到哪里去了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也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物体与水混合的例子,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会像食盐一样消失呢? 学生回答:有的说“是”;有的回答“不是”。 是还是不是我们一会用实验来证明。 (二)预测现象 指导实验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 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下面大家看老师在实验桌上给大家准备的物品都有些什么?(学生说出实验桌上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