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85750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雨霖铃》课件(29张PPT)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46953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高二,语文,必修,雨霖铃,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品鉴意象。 2.体味情感。 3.赏析手法。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注意感情。 朗读提示 这是一首有关 的词,感情是 ,从文中 等 字眼可以看出,因此读的时候 语速要 ,语调要 。 离别 伤感的、哀怨的、缠绵的 “雨霖铃”“无绪”“无语凝噎”“伤离别” 缓慢 低沉 听范读,小声跟读。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细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唐玄宗听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整体感知 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伤离别 感情基调 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跟谁离别? 围绕“伤离别”这个词眼,词的上阕、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如何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鉴赏分析 鉴赏上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三句点明了别离的 、 、 ,通过 等意象为我们营造了 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奠定了 的感情基调。 低沉伤感 季节 地点 时间 寒蝉、长亭、骤雨 凄清悲凉 (每空1分,共6分) 融情于景,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寒蝉 寒蝉: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喜欢把“蝉”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因此,此处的“长亭”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几句重在描摹 。作者的心情是(原文) ,表达了 的感情,用的抒情方式是 。(共4分) 离别时的情态 请同学们就这几句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 “无绪”“无语凝噎” 与恋人难舍难分 直接抒情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留恋———催发,想留不能与不得不走的矛盾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为何意? 。 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 的景物,因此前为实写,后为 。 运用了 的手法, 借 之景,营造了 的意境,表现了词人分别后 的感情。(共6分) 想到 想象中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浩渺的烟波、沉重的雾霭、辽阔的楚天 迷蒙辽阔 孤独寂寞 虚写 小结上阕 词的上阕作者描写了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等意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抒发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感情。运用的主要手法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鉴赏下阕 思念是一种来自内心的痛,分别后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鉴赏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离别已是够伤感了,又在冷落的秋季,可以说,作者的伤感、痛苦较之前人,更沉重。 千古名句,好在哪里? 意象 手法 情感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