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795058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二轮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练习(打包8套)人民版必修1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8004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关系,必修,人民,8套,打包
    (课件网)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学习要点 (1)掌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了解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的基本内涵。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 二 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成就 1.背景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三大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一 二 三 知识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目的是废除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一 二 三 4.主要成就 (1)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等国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 一 二 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目的 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3.提出 (1)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一 二 三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深度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平等性逐渐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一 二 三 三、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概况: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意义: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知识补充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赢得了西方社会舆论对中国和平友好政策的普遍赞赏,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声誉。 一 二 三 2.参加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概况: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拓展延伸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促使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问题1 问题2 我国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国际地位低下,备受列强凌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欧亚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