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1737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730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酸,遗传,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教学设计 浙师大附中 陈建芳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搭建知识建构的“脚手架”,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采用问题解决教学,创建学习共同体。因此,本节课以“问题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学习任务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科版必修2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由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具体证明了DNA更加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性,从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证实RNA也是遗传物质,三个实验是介绍本节课程内容的载体,所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对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的理解掌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领悟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其中包含的科学方法,所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知道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明确了染色体在前后带遗传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而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特点。他们能够用理论作指导分析综合各种材料,以不断加深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很不完善,仍需设计教师主导的定向教学活动。而且涉及科学方法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少。故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怎样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学习怎样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方法训练,逐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2、概述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举例说出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能力目标: 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模拟科学家的设计思路尝试简单的实验设计。 情感目标: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分析。 教学难点 (1)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围绕本小节讲述的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展开的。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问题研讨”方式,引导学生用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去思考,去参与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结合多媒体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式教学是20 世纪 50 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