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故乡》合唱教学教案 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学习目标: 1.我们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唱好二声部合唱。 2.我们要学习掌握力度记号,并运用到歌曲中。 3.了解歌曲背景,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学习重点:两个声部的配合以及强弱处理。 学习难点:低声部的旋律记忆与高声部的配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吉他、小鼓、三角铁、木鱼。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练习、重复、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故乡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你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故乡,范围缩小一点就是美丽的开州,范围扩大一点就是中国,当你们长大后,去外地求学或者工作,美丽的灵动水城、水韵开州就是你们日夜思念的故乡。 (设计意图:由自己的故乡引入,引出“念”故乡。) 2、 前奏 1、 吉他范唱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歌曲的高声部,首先老师用吉他弹唱的方式为大家演唱歌曲,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种思念的情绪。 (设计意图:用流行的乐器进行伴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歌唱欲望。) 2、 歌曲来源 歌曲的曲作者为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他于1892—1895年应邀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院长。期间创作了交响曲《自新大陆》,《念故乡》这首歌是德沃夏克的学生———美国音乐家费希尔,根据德沃夏克的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改编而来,这一乐章主要就是表现德沃夏克对捷克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热声运动 A、 用科尔文手势唱音阶,提示学生背挺直,口腔打开并竖起来唱音阶。 B、 分成两组,分别作为高声部和低声部,并且老师用指挥的手势强调强弱的变化。 (设计意图:提前感受和声效果,适应合唱。) 3、 歌曲教唱 1、 复习、检测高声部。 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高声部,大家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歌词、节奏和旋律。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随着钢琴的伴奏再次把高声部回顾一遍。(师用钢琴伴奏,生唱高声部歌词) 2、 教唱低声部 好的,同学们的高声部完成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学唱低声部的旋律,请大家注意,低声部的歌词全都唱哼鸣,注意哼鸣的时候眼睛睁大,里面的口腔打开,感觉声音的力量穿透鼻梁的中间。师用钢琴弹低声部的旋律,学生唱哼鸣,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3、 两声部合唱 A、 老师唱低声部,学生唱高声部。(无伴奏合唱) B、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负责唱低声部,另一组负责唱高声部。(合伴奏唱两到三遍,注意自己唱自己的声部,用耳朵去听伴奏里面自己的声部的旋律。) (设计意图:先降低难度,由学生进行演唱他们最熟悉的声部,老师唱低声部,让他们嘴唱耳听,感受两个声部的进行,然后再自己独立进行合唱。) 4、 挖掘强弱符号 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唱的怎么样?我给出几个基本的音乐要素来衡量,你们自己看看还有哪一个音乐要素没有体现出来?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我们还有力度没有体现出来,请大家看简谱的上方的符号,它们都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讲解强弱记号,并且运用到歌曲中,然后带着强弱合伴奏完整唱) 5、 乐器伴奏 咚 哒 ∣ 咚咚 哒 ‖ “咚”为小鼓,“哒”为木鱼和三角铁。请三位同学上来与老师一起进行伴奏,其他高低声部的同学仍然自己唱自己的声部。 (设计意图:加入其它的乐器,换一种全新的伴奏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在歌唱中享受乐趣) 4、 总结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老师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人,不论今后有多么大的成就,不论你多有钱,或者多有权,都不应该忘本,永远不要忘了你从哪里来,一个人忘了本就会失去自我,所以我们应该怀着对家乡和对祖国的热爱而努力奋斗!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