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科学小达人”知识竞赛 班级 姓名 得分 温馨提示: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不同的牙齿形状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其中能切断食物的是_____;能撕裂食物的是_____;能磨碎食物的是_____。 2.鼓声是由_____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_____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_____振动产生的。 3.高锰酸钾在水中看不到颗粒,分布_____,用_____的方法分离。 4.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包括_____和_____。 5.人体内,食物的消化最主要在_____内进行。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 7.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 8.在一袋洗衣粉中,量取两份同样多的分别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_____中的洗衣粉溶解得快。在这个实验中,只有____ ____不同,而其他条件都要_____。 9. _____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_____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10.人体骨骼的作用是 ,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40分) 1.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 )。 A.溶解速度和溶解的量 B.相同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得多 C.哪种物质的溶解速度快 2.鼓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鼓面,鼓声消失,这是因为( )。 A. 手不振动 B. 手将鼓面按破了 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3.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 A.???????????B.???????????C.? 4.风是如何形成的( )。 A.有人吹 B.气压 C.煽动 5.往盛满空气的玻璃瓶内在打进一些空气,瓶子里空气的变化情况是( )。 A.重量增加,体积减小 B.重量增加,体积不变 C.重量和体积都增加 6.冬天的晚上,小明把一个塞着橡皮塞的空瓶放在院子里,第二天早上橡皮塞却拔不下来了,原因是( )。 A.瓶子里的空气漏掉了 B.橡皮塞膨胀了 C.瓶中的空气受冷收缩了 7.受台风“山竹”影响,在9月18日,杭州的降水量达到200毫米,这一天杭州的降水量属于( )。 A.大雨 B.暴雨 C.大暴雨 D.特大暴雨 8.炊烟飘移的方向与风向标箭头的方向( ) A.一致 B.相反 C.无关联 9.广播、电视里每天在播报的空气质量指数,一般分成( )。 A.三级 B.五级 C.七级 10.学习了声音的有关知识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生物的听觉所能感觉得到的一种振动 B. 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物体 C. 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递的物体,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1.人体各器官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各种活动,指挥它们工作的器官是( )。 A. 脑 B. 心脏 C. 眼睛 12.我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 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 B. 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C. 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 D. 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 13.“扬起尘土和纸片,树枝摇动”指的是风力( )级的特征。 A. 三 B. 四 C. 五 14.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上 15.古代,战士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敌方军队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蹄声只能沿着地面传播 B.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C.通过地面听到的声音比空气传播过来的要轻 16.做蒸发实验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A. 防止液体飞溅 B. 搅拌 C. 引流 17.在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直到不再溶解为止,杯中的食盐溶液处于( ) A. 饱和状态 B. 不饱和状态 C. 浑浊状态 18.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空气抽光,( )。 A.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B.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C. 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