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843855

人音7下 5.2欣赏 南北小调情 教案

日期:2024-12-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89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7下,欣赏,南北,调情,教案
  • cover
南北小调情 第一课时:学唱《沂蒙山小调》和《无锡景》 教材分析: 歌曲《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浓郁“北方官话”特点的,初起流传于山东沂蒙地区的小调。内容以歌颂沂水、蒙山的自然风光和幸福生活为主。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结构,旋律趋于下行。《无锡景》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小调,清末就已经流传于江南一带。其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与《茉莉花》一样,都是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副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乐句、乐节的句逗处,常用衬词“呀”、“末”等,再加上吴侬软语的方言因素,词曲结合紧密,听起来亲切柔和、耐人寻味。两首小调一北一南特点突出,实为小调佳作,朗朗上口,易唱易学。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演唱《沂蒙山小调》,使学生感受到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无锡景》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演唱曲子。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通过对歌曲的学唱,能体验江南和山东的美景,感悟我国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地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衬词,体验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感受,体验江南 学生听着江南民歌进入课堂 师:今天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进入音乐的殿堂,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教师弹奏古筝) 师:大家知道老师刚才用古筝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茉莉花》 师:那它又是我国哪里的民歌呢? 生:江苏民歌 师:没错,刚刚老师弹奏的就是名扬海内外的江南民歌《茉莉花》。 民歌包含了劳动号子,小调,山歌等,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南北小调。首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北方小调, 学唱《沂蒙山小调》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沂蒙山小调》》,注意体会它的特点。 播放《沂蒙山小调》学生聆听,然后回答 师:你能说出一些有关山东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及文化艺术吗? 生:沂蒙山人民生活质朴,山川水景秀丽。 师:那么大家想一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造就了沂蒙山人民什么样的性格? 生:豪爽,豁达。 学唱新歌《沂蒙山小调》。演唱时注意归韵、衬词、甩腔的表达以及情感的表达。 师:下面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演唱时注意要体现北方人民豁达豪爽的性格特点。 学生听光碟,跟唱。 分男女生齐唱歌曲,通过简单的动作加深甩腔的理解,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生:简介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沂水、蒙山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风光》或《沂蒙山好风光》。流传了50多年且被公认为是典型的“山东民歌”,但在山东民歌中却找不到它的原型。其实《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创作歌曲》,创作于1940年10月,该歌曲的词作者是阮若珊,曲作者是李林。如今,《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在许多反映山东地区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它常被用作主题音乐。 师: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我国很多的民歌中体现。《沂蒙山小调》鱼咬尾的创作手法,通过起、承、转、合的特点,把情感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整首歌曲旋律跳跃、起伏,表现了山区人民生活和平、美满、富足。 三、欣赏歌曲《无锡景》 聆听《无锡景》,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北方小调能够感受到它的甩腔的特点,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到江南,一起先来欣赏一下江南的风光,给你带了什么感觉? 生: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开四季,和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