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1 选修⑥ 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 环境问题 (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 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1.3 环境观 (1)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 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 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 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 ②保持平衡与协调 ③良性方向发展 1.4 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 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 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 21 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环境污染概述 (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 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 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高中地理选修 6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 2.2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2.3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 ②水质变坏 ③湖泊变沼泽 (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2.4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 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 的影响。 【间接危害】 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 (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泥炭等吸收石油加以处理 (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围栏回收 (静水环境) ⑤放任:大洋中的原油泄漏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 2mm 时即可用燃烧 (造成大气污染) 2.5 水污染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