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90784

4.4谁先迎来黎明 教案

日期:2024-06-1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0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 cover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地球的运动”,主要研究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与公转。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本单元的8课教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每一课都是后一课学习的基础和铺垫,后一课是前一课的深入和延展。 《谁先迎来黎明》是本单元第4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对前三课内容的学习,认识了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为载体,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后续的其他课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本课教材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 学情分析: 1、认知储备:五年级的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各学科的学习,对天体运动的现象有一些初步的感受和了解,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四季变化;通过电视或书籍,部分学生知道地球自转的一些较浅显的科学知识。 2、存在不足:学生虽然知道地球自转的一些科学知识,但如果让学生说出其中的证据,那就太少了。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对运动、天体运动的现象本身就比较抽象,有的大人都难以理解,要把地球自转的方向与相对运动、天体的视运动联系起来,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都是个很大的挑战。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知道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视运动的方向相反,即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是东升西落,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个大地球仪、手电筒。 学生:每组一个小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份实验记录单,一张世界时区图。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请同学们欣赏两组图片(课件出示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图片),谁知道是我国的哪两座城市? 学生回答,教师板贴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卡片。 2.猜测:你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优美的图片,带给学生愉悦的视觉享受和亲切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直接切入教学主题,为后面的探究活动留下足够的时间 ) 二、探究“谁先迎来黎明” 1.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2.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我们先选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要解决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的方法很多,学生可以给在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亲戚朋友打电话,可以上网查询,可以亲自到两个城市去看看,也可以想到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是给出一个答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3.确认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