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93368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苏轼词二首》课件 (共36张)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1207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苏轼词二首
  • cover
(课件网) 《苏轼词二首》赏析 城阳二中 于晓峰 导入: “苏东坡的伟大,在于他让你觉得艺术创作就是真性情,只要你有真性情,就可以写这样的字,可以写这样的诗。 ———蒋勋 赏析目录 比读整合 艺术特色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文本品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词人。因乌台诗案,得罪王安石,一生坎坷漂泊。却豪放旷达,尽显文人之风骨。 知人论世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背景介绍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词人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他曾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中秋之际,明月的清辉普照大地。苏轼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压制,抱负不能施展,怀念远方的兄弟,不能团聚,感慨万千,趁着酒酣兴浓,作了这首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篇。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一读 思考: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小序赏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政治失意 兄弟分离 自主研读: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上阙:望月问天,在天宫与人间徘徊 下阙:问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整体感知 思考: 词的上阙内容是如何层层推进的? 作者的感情是否有所变化? 文本鉴赏 合作探究:词的上阙是如何开篇的? 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屈原《天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天》 上阙品读 把酒问天,情景激荡。起篇突兀而离奇。似在追溯明月起源,又似惊叹造化神奇。皓月当空,引起相思;朝堂失意,郁勃满腹,乘着酒兴,质问青天。人与天对话, 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其狂态、醉态尽显。 虚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联想想象:跨越时空, 意境阔大 增加内蕴, 丰富思想 创造浪漫。 月亮如此圆,天宫则是怎样的美好呢?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将对明月的赞美推进到对天宫的向往,饱含浪漫情怀。 自主思考:上阙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 联想想象 转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回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阙小结: 上阙望月,把酒问天,突兀新奇,借联想想象,由月而天而仙宫,引发作者何去何从的思考。重在展现作者情感由矛盾、徘徊至豁达、释怀最终乐观旷达的变化。 思考: 下阙抒发的情感与上阙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下阙品读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月相对 明月流转,词人难眠。仰天长问,这里充满了埋怨,似乎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更加衬托出思念弟弟的深情,同时此情又含蓄表达了对同样遭遇之人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融合 人 月 融 合 这是为月亮的开脱,自古人生就难十全十美。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结构上,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展现作者哲理性的感悟,更是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苏轼的乐观与旷达。 “但愿人长久”,打通时间阻隔;“千里共婵娟”,则又突破空间的局限,轮共同的明月将亲人的爱紧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