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97288

1.2《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720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烛之武退秦师,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文学特点体现在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本文是如何体现的呢?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左传》相关常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积累常见的文言现象,归纳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体会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及精彩的语言艺术。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现象,熟练翻译本文,把握文章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文本背景,理解秦晋围郑及秦晋撤退的原因,思考秦国所为是否符合“礼”。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分析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烛之武临危授命,不计个人安危得 失,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资料补充 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却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 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新知讲解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1、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哪些句子交代了秦晋围攻郑国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2、郑国得罪的是晋国,为什么秦国要出兵? 理由一:秦晋的友好关系。 (“且君尝为晋君赐也,许君焦、瑕”、“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理由二:扩张争霸的野心。 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郑国所面临的危急的形势?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国危矣 夜缒而出 兵临城下 分析: 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伏笔。 4、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画出文中对烛之武的描写,揣摩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气,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分析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同学间互相交流。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推荐,侧面写烛之武,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 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