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05198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

日期:2024-05-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0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六年级,下册,学说,课稿,-2.4,小苏打
  • cover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第4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 四、设计理念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的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垫脚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1、教法: 采用激趣导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归纳和拓展延伸等方法 来完成本课教学。 2、学法: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来学习本课。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魔术导入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小苏打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的形式将他们带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小苏打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同时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解析观察活动的内容我并不满足于学生通过看的方式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学生们在以前的观察活动中,已经学会了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看、闻、摸、尝等。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备用品,浅尝一下对身体并无妨碍,教师事先说明这一点。让学生全方位地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了解它们混合前各自的一些特征,同时为后续的对比观察活动提供更多的内容,也更能理解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解析学生混合后的实验学生实验是科学课的一个重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开展好实验,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制定实施方案,为实验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方案制定好以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产生的现象.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观察活动———解析对比活动的内容对比活动的内容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产生的气体进行说明,并与空气进行对比,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火柴的燃烧,认识到新生成的气体所具有的显著特点:不支持燃烧。并借助教材说明这种气体实际是二氧化碳。二是对残留液体进行观察,并与白醋和小苏打的特征进行对比,认识到新生成的液体所具有的特点;三是将混合结果和前一课的混合结果进行对照,认识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5、拓展延伸: 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学生讨论 后回答,教师完成板书:新物质 六、教学评价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认为,教学评价的重心将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所以我特别 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