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15227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10含答案(10份打包)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866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复习,10份,答案,1-10,强化训练,专题
    专题强化训练(一) 论述类文本之命题陷阱 1.(2019·安徽安庆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晚熟的中国戏曲因其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所看重,故而批评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引导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但传统戏曲在艰难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明初朱元璋就盛推《琵琶记》,认为“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贵富家不可无”。究其原因,在于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价值观的引导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事实上,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如《五伦全备记》以及史槃的《忠孝记》、姚茂良的《双忠记》等。对这类剧作,来自戏曲批评界的评价虽然毁誉参半,但留给后世的重要财产是把“合世情,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 晚熟的中国戏曲,其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的哺育,与诗、词、文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兄弟”。清代孔尚任曾言戏曲“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因此,纵观戏曲批评史,无论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艺术层面,传统的批评资源就像幽灵一样萦绕在戏曲上。如作为批评术语的“本色”一词,起初用于批评诗文,后来用于批评戏曲。明代中后期,为克服戏曲界“时文风”和“道学风”泛滥的时弊,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或强调必须遵循宋元典范,或强调曲文质朴易懂,或强调戏曲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或强调戏曲作家的风格特色。显然,诗、词、戏曲的本色有差别。本色因文体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意蕴。本色资源是传统的,挪来批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下列关于中国“戏曲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戏曲由于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们所看重,这就使得批评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与引导有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B.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如《五伦全备记》等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戏曲批评界对这类剧作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C.晚熟的中国戏曲批评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的哺育,它与中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体裁存在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内在联系。 D.戏曲批评无论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艺术层面都充分借鉴了传统批评资源,如用于批评诗文的“本色”一词后来用于批评戏曲。 [解析] C项,“中国戏曲批评的成长……内在联系”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是“中国戏曲……好兄弟”。 [答案] C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 神是什么样子?人造出的神与鬼,不论多么狰狞,也不论多么恐怖,本质大都是人模人样。在史前艺术中,有一些半人半兽的艺术形象,不论是绘在彩陶上的还是刻画在器物上的,这样的形象都被我们认作是神面,是神灵人格化的偶像。这样的神面,表现出特别的恐怖感,你觉得它像人,但并非人。神面的狰狞模样,在史前艺术的表现上大约是一个通例。圆瞪的大眼,龇出的獠牙,恐怖之态令人惶惑。这样的神面,是史前人制作的神灵的简化图形,它并不只是表示一个头面,而是以头以面代表神灵的本体,头面是神灵完形的一个象征,是一个简约的造型。研究者比较关注的有像良渚文化玉器上雕刻的那些神面,神面装饰在一些玉牌、玉钺和玉琮等礼器上,神面刻有向上与向下龇出的獠牙,显出庄重与威严之感。从良渚人制作的神面看,有的神面是有体有面的完形,而大多都是简化的只有嘴与眼的脸面。大量的神面都是这样简化的结果,而最经典的简化,就是最后只留下了神的一双眼睛。玉琮上许多的神面,只有对眼或嘴的刻画,或者连嘴也不见了。这样看来,对于良渚人来说,神的眼睛应当是最受他们关注的。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造出的神与鬼大抵都是人模人样的,不管它们多么狰狞,也不管它们多么恐怖,实质上大都脱不了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