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大自然中生物也能进行传递信息。 2.通过对大自然中生物进行传递信息的了解,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活动、调查,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认识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交流,了解蚂蚁和蜜蜂是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难点:认识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得出什么启示。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 放大镜、糖、碗、海棉、樟脑球、小石块、洒香水的木块等。收集生物传递信息的有关资料。课前生活体验活动记录(“蚂蚁翻山”游戏:寻找蚂蚁窝,在洞口前方1米处放置盛有糖的碗吸引蚂蚁,在途中利用海绵、樟脑球等各种材料当做“山”观察现象,分组活动,填写蚂蚁翻山记录表。) 教师准备:“蚂蚁翻山”记录表(课前发给学生),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大自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传递信息,那么在我们的自然界中,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板书课题:17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2.观看课前生活体验游戏“蚂蚁翻山”,提出问题。 (1)观看游戏录像。(视频一:课前体验游戏———蚂蚁翻山。把樟脑球和海绵两件物体当做“山”。) (2)录像中,蚂蚁翻过了哪座山?而哪座山却翻不过去,需要绕道前进? (翻过了:海绵 翻不过:樟脑球) (3)学生根据现象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的设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预设1:学生可能直接说出樟脑球的气味干扰了蚂蚁前进方向的信息传递。 可以让学生说说樟脑球和海绵的不同,从而推出自己的设想。 预设2:海绵表面比较粗糙,容易爬过去,樟脑球表面光滑,所以爬不过去。 肯定学生的猜测,从物体的表面特点提出自己的假设。 师小结:同学们的假设都有自己的理由,那么,蚂蚁到底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 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活动体验时为蚂蚁设置的各种“山”的材料,认识它们的特点,小组内说一说,依据前面的预设制定,) 2.汇报实验方案。 (教师要及时引导,因为蚂蚁很难拿到课堂上做实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究“山”的材料的特点,才能得出蚂蚁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而且“山”的材料要尽可能的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让学生说说自己组的方案。 预设方案1:首先列出哪些材料蚂蚁可以翻过去,哪些翻不过去,然后再依据物体的气味给材料分类,看是否吻合。 预设方案1:首先列出哪些材料比较粗糙,哪些材料比较光滑,然后再看是不是光滑的都翻不过去,粗糙的都可以翻过去,从而分类得出结论。 3.探究实验 (1)首先让学生回顾课前活动所用到的所有材料,带到课堂上的材料可以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 (2)依据方案,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员及时填写好记录单: 方案1记录单: 所有实验 材料 蚂蚁可以过去的材料 蚂蚁过不去的材料 有气味的 材料 没有气味的材料 方案2记录单: 所有实验 材料 蚂蚁可以过去的材料 蚂蚁过不去的材料 比较光滑的 材料 比较粗糙的材料 (3)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探究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 (1)依据活动方案,学生交流获得的信息。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蚂蚁是怎样寻找食物的? b.小组交流研究的方法,相互借鉴。C.交流得出的结论 方案1得出:有气味的材料和蚂蚁可以翻过去的材料正好吻合,没有气味的材料和过不去的材料也正好吻合,可以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