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377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孔子拜师 2(鲁教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3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孔子,拜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情感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能力目标: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一、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①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通过对比朗读,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