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玻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玻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 (五四学制) 三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材料》 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以玻璃为切入点, 使学生了解玻璃等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 到人们会利用材料的优点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制作, 可以针对材料的缺点改进材料的特性, 从 而体会到我们可以更好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透过玻璃窗,夜晚能 观看星星, 清晨能享受阳光” 引发学生思考: 这是利用了玻璃的什么特点呢?第二部分活动 过程。首先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知道普通玻璃有透明、 易碎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探 究,用自己的方法了解玻璃还有什么特点, 同时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在观察中不要让玻璃 伤到手; 在了解了一般的玻璃有透明的特点以后,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玻璃进行比较, 发现不 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同。 在此基础上, 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性的玻璃用在不同的用途上。 第三 部分拓展活动。 在认识了玻璃的特点基础上, 观察并记录其他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认识到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本课通过观察、 对比等活动, 让学生知道玻璃的一些特点, 特别是认识到不同的玻璃性 能不同,透明程度也不同,人们根据需要对玻璃进行改进,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学生分析】 低年级已经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本课是在此基础 上,以玻璃为切入点,研究材料的性能, 特别是材料的透明程度。 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透明 材料的用途, 观察到不同的场合用到的材料性能不同, 知道人们针对材料的优缺点对材料进 行改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普通玻璃有透明、易碎等特点。 2.知道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一样。 3.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设计探究玻璃特点的简单实验方案。 2.能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玻璃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3.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增进对玻璃的了解,关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乐于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 【重 难 点】通过观察等活动认识玻璃和性能,知道玻璃等透明材料的用途。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留心观察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玻璃,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准备 :课件,透明程度不同的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PPT 3 、4 出示 ](用课件呈现图片)窗户密封材料的转变:从纸糊的窗户到玻璃窗。 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身边用的材料也在发生变化。 2.现在窗子的密封材料使用的是什么? [PPT 5 出示 ]师小结,导出课题:玻璃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材料,今天我们来研究 ———玻璃(板书课题玻璃) 。 二、探究新知 [PPT 6 出示 ](一)探究玻璃的特点。 1.猜想与假设。 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你认为玻璃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生:比较容易破碎。 生:玻璃是透明的。 ?? 教师随机板书:易碎 、透明?? 2.设计方案。 [PPT 7 出示 ]师:玻璃是否真的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呢?我们需要想办法进行验证, 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玻璃、木锤、塑料袋、书本、玻璃杯等,现在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 料,各小组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 师:你们想验证玻璃的哪个特点?需要什么材料呢? 生:我们小组想研究玻璃易碎的特点,需要的材料有:木锤、玻璃、塑料袋。 师:具体怎样做呢? 生:扔到地上看看是否摔碎? 师:危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