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7128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说课课件(34张)

日期:2025-05-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9991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13课,辛亥革命
  • cover
课件34张PPT。三、教学内容二、教学对象四、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六、教学评价说课六大部分 五、教学过程 《辛亥革命》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主要知识有: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成败和历史意义,允许不同声音、接受多元理解、容纳相悖评论,小组互评选出最佳小组,教师总结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树立全球视野中的民族观念,引导学生以“天下为公”的立场探寻解决两岸问题的政治智慧。一、教学目标 教学对象为90后高一新生: 1 、身心特点:知识面宽、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表 现欲强,喜欢直观、趣味性的历史知识。 2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能力:初中学过该事件, 有一定基础知识储备,但基本上是静态研究的学习方法和 直观、形象的知识体系。 3 、高中历史提升本质、动态研究,抽象性和概括性增 强,知识量增大,高一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理论探究能力 与主动建构能力。 二、教学对象Text(1)在整个教材与专题中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剧变,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是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为必修三、选修四相关学习奠基。 (2)与初中教材的关联: 初中教材对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做过讲解介绍,应避免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高中教学要有所侧重。三、教学内容1、教材地位(1)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及其伟大意义 (2)理由: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追寻现代文明的精神起 点”,世界各地华人都在纪念辛亥百年,就是基于它的伟大意义。 2、教学重点(1)难点:辛亥革命的评价 (2)理由: ① “辛亥革命仍是一场没走出的革命,至今是一面现实的镜子”,它是海峡两岸共同纽带,也是中国与海外华人共有的历史坐标,对探寻解决两岸关系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②对其全面评价超出学生自我解决能力范围,需要理论提升。3、教学难点 (1)宗旨:整合教材、挖掘资源、为我所用 (2)必需:课标、指导意见、课本、凤凰网 (3)可能: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等 4、教学素材三、教学内容二、教学对象四、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六、教学评价说课六大部分 五、教学过程 《辛亥革命》 学习者准备水平学习环境丰富性学习任务复杂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四、教学方法1、教学理论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2、师生关系转变 课堂互动 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师解构 (从现实生活引出主题、预设主线) 情景创设 (提供角色体验:我拍纪念影片) 问题设计 (小组讨论:评出最佳小组) 学生建构 (根据已有经验、学案和课堂学习) 3、教法学法⑴ 基本理念⑵ 主要方法:① 教法: 情景教学: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教师引导,多媒体教学 ② 学法: 自主学习(使用学案课前研读教材构建体系)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探究学习(角色体验、当堂练习)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及理由(1)主要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使用学案,自主研读教材, 课堂师生互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整合教材、挖掘资源,展示讲解材料以助于辛亥革命意义与评价的理解,组织学生讨论并展示结果,教师总结评价方法原则。 探究学习:师生共同解读胡锦涛和马英九纪念辛亥百年 的讲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