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88402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选修3-5 19.7核聚变19.8粒子和宇宙(学案 课件 共2份)

日期:2024-06-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5次 大小:15959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2020,粒子,2份,课件,学案,宇宙
    7 核聚变 8 粒子和宇宙 [学习目标] 1.知道聚变反应的特点.(重点)2.了解聚变反应的条件.(难点)3.知道轻核聚变能够放出很多的能量,若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4.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及恒星演化.5.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的科学和人文精神. 一、核聚变 1.定义 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的反应. 2.举例 H+H→He+n+17.6 MeV. 3.条件 (1)轻核的距离要达到10-15 m以内. (2)需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又叫热核反应. 4.优点 (1)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2)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3)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 5.约束方法 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二、粒子和宇宙 1.基本粒子不基本 (1)直到19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基本粒子. (2)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的新粒子并不是由以上基本粒子组成的,并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复杂结构. 2.发现新粒子 (1)新粒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年发现了μ子,1947年发现了K介子和π介子及以后的超子等. (2)粒子的分类: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 (3)夸克模型的提出: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3.宇宙及恒星的演化 (1)宇宙演化 根据大爆炸理论,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在大爆炸之后逐渐形成了夸克、轻子和胶子等粒子,随后经过强子时代、轻子时代、核合成时代,继续冷却,质子、电子、原子等与光子分离而逐步组成恒星和星系. (2)恒星的演化 ①恒星的形成:大爆炸后,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形成星云团,进一步凝聚使引力势能转变为内能,温度升高,直到发光,于是恒星诞生了. ②恒星演变:核聚变反应,层级递进地在恒星内发生,直到各种热核反应不再发生时,恒星的中心密度达到极大. ③恒星归宿:恒星最后的归宿有三种,它们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时小一些. (×) (2)现在地球上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 (√) (3)质子、中子、电子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 (×) (4)按照夸克模型,电子所带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元. (√) 2.(多选)下列关于聚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使聚变产生,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 B.轻核聚变需要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因此聚变又叫做热核反应 C.原子弹爆炸能产生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所以氢弹利用原子弹引发热核反应 D.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的热核反应 [解析] 轻核聚变时,必须使轻核之间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所以必须克服库仑斥力做功,A正确;原子核必须有足够的动能,才能使它们接近到核力能发生作用的范围,实验证实,原子核必须处在几百万摄氏度下才有这样的能量,这样高的温度通常利用原子弹爆炸获得,故B、C正确;在太阳内部或其他恒星内部都进行着热核反应,D错误. [答案] ABC 3.(多选)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那么在大爆炸之后最早产生的粒子是(  ) A.夸克     B.质子 C.轻子 D.中子 [解析] 宇宙形成之初产生了夸克、轻子和胶子等粒子,之后又经历了质子和中子等强子时代,再之后是自由光子、中微子、电子大量存在的轻子时代,再之后是中子和质子组合成氘核,并形成氦核的核合成时代,之后电子和质子复合成氢原子,最后形成恒星和星系,因此A、C正确,B、D错误. [答案] AC 对核聚变的理解 1.聚变发生的条件 要使轻核聚变,必须使轻核接近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 m,这要克服电荷间强大的斥力作用,要求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