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97388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2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1818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四,崇尚,法治,精神,素质
  • cover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单元素质评价练习题(解析版) 1.漫画《特权》违背了(  ) A.权力至上的原则 B.权大于法的原则 C.法律的强制性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任性”是近几年火起来的一个网络用语,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的缩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但在微博、微信、QQ等公共空间决不可“任性”。这表明 ( )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和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所有网络造谣行为均属于犯罪行为 ④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当讲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我们常常引用一个德国红磨坊的故事:1866年,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发现在他的波茨坦行宫边上竖立着一座破旧的红座磨坊(用来磨面粉),感到大煞风景,于是派人把它拆了。磨坊主人到法院状告皇帝。法院判决皇帝违法,于是磨坊被恢复并保留至今。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 ①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②所有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都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对社会上的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需要尊重差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内容符合这一规定要求的是 ( ) ①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 ②某村委会决定,取消外嫁妇女原享有的包括自留地在内的一切待遇 ③某省政法委原副书记犯受贿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④某农药化工厂,因严重污染环境和生活用水,被法院责令停产和罚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17年4月2日,四川遂宁的唐某在浏览遂宁公安发布的清明节前夕祭奠全市因公牺牲民警时,发表不当言论公然侮辱英烈,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被警方给予行政处罚。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①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正的自由 ②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 ③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 ④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调查显示,在求职过程中,42%的女性曾遭受过性别歧视;在晋升、薪酬和培训中,50%、34%和12.4% 的女性曾遭受过性别歧视。这说明 A.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B.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平等现象 C.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不可及的 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是一句空话 7.下列对平等认识正确的是( ) A.平等就意味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实行平均主义 B.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C.未成年人不享有平等的权利 D.平等的权利只有在法律的范围内是现实的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任何公民都受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过法律规定的任何特权 ②所有公民在司法上平等,在实施、适用法律上平等 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 ④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适用范围内的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面漫画说明 A.明星是特殊人物.可以只行使权利,不履行义务 B.在我国,公民履行的义务要比享有的权利多 C.有特殊贡献的人可以选择性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D.我国公民都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0.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逍遥法外”,必须绝对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在宪法法律“紧箍咒”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搞特权;任何人违反法律或“触法网”,都必依法予以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