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97497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5 面包发霉了 教科版

日期:2025-09-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8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5,面包
  • cover
5面包发霉了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知道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食用。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是微生物,霉菌的生长需要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面包等食物存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不易发霉变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记录发霉的面包和霉菌的生长过程。利用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证据分析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做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提出保存面包等食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索霉菌的生长需要营养和适宜的生长条件。   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霉菌生长需要的条件。 三、材料准备 1.每组一个托盘:4个放大镜,装在密封透明塑料盒中的常温潮湿环境中发霉面包4块(各相隔2天),常温下干面包1块,冰箱内湿面包1块。盒子上贴发霉面包标识记录卡:时间、地点、温度、水分。观察分析记录纸每人1张。 2.教师:提前准备发霉面包,小冰箱1个,PPT,微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面包的变化 1.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块面包(PPT面包图片)。这是我早在一个月前买的面包。 师:猜猜,这块面包在存放5天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生交流:发霉了。播放图片,面包没有发霉。 师:10天后呢?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播放图片,面包没有发霉。 师:20天后呢?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播放图片,面包没有发霉。 师:34天后的今天呢?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呈现面包,面包没有发霉。 2.教师:你能说说,面包为什么没有发霉呢? 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面包上没有霉菌,面包发霉需要合适的环境,温暖潮湿的环境等。教师副板书:水分 合适的温度 霉菌 3.师呈现PPT发霉面包图,师:生活中见到面包发霉了。板书:面包发霉了 师:面包发霉是怎么回事?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微课视频: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霉菌。面包上怎么会长霉菌呢?原来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的微小物质,其中就有微小的霉菌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当霉菌的孢子落在面包上,在合适的环境下,面包就逐渐发霉了。 (二)观察发霉的面包 1.教师:面包发霉的过程是怎样的?发霉与什么条件有关呢? 教师播放微课:为了更好地观察面包的发霉过程,研究影响面包发霉的因素,我们开展了面包发霉实验。首先准备6块面包,分别在23日、25日、27日、29日粘上霉菌。其中1-4号面包喷上水,放在温暖的环境中。5号是烘干的面包,不喷水,放在温暖的环境中;6号面包喷水,放在冰箱中。几天以后,这些面包和霉菌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吧! 2.提出观察注意点和问题。 教师:用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不过观察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课件图文结合展示):1特别注意:不要打开面包盒盖,不能尝,不要闻;2按1-6顺序观察每种面包;3边观察边记录。 同时思考(PPT呈现思考): (1)根据面包和霉菌发生的变化,思考:发霉的面包还能食用吗?霉菌是生物吗? (2)霉菌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观察活动中的哪些信息能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分层探究活动单。 3.ppt呈现记录表,学生阅读记录表,明确观察记录内容和思考问题。 教师:有什么疑问吗? 4.学生观察活动。 (1)学生领取盘子一个(放在桌子抽屉),放置6个编号的发霉面包,4个放大镜。 (2)学生观察记录发霉的面包,做好思考。 (3)教师响起音乐,学生整理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为全班交流准备。 (三)交流与研讨:霉菌的生长与什么因素有关? 1.小组汇总记录表,并整理发现。(教师根据小组观察情况适时提供小组观察汇总表,提醒小组进行整理观察结果、交流观察发现。约5分钟后,音乐和文字提示:1.把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